Tag Archives: MCL J-toon

日本動畫賞

日本動畫賞:手塚治虫的佛陀

Standard

《手塚治虫的佛陀:美麗的紅色沙漠》Osamu Tezuka’s Buddha: The Great Departure
11/9/2011 4:00pm @ 德福MCL

手塚的漫畫只看過《火之鳥》《MW》,雖然不太喜歡他的畫風,但《火之鳥》的故事確實精彩得拍案叫絕。被譽為手塚巔峰之作的《佛陀》,到底有多厲害?入場前真的很期待。

入場前已知道《佛陀》的故事就是講述釋迦族王子悉達多成佛的一生經歷,是不折不扣的佛教故事;也知道今次《美麗的紅色沙漠》只是第一部(預計是三部曲),有了「故事未完」的心理準備,在這樣的大前提下,整個作品最值得討論的,是畫風的改變,以及血腥場面的處理。

上面說過個人不喜歡手塚畫風,我嫌太可愛,純粹個人喜好。這次改編竟然也完全脫離手塚畫風,走現時流行的青少年漫畫風格,就像是《高達00》那種美少年形象,著實叫人出奇。早前意馬製作的《小飛俠阿童木》,人設都跟足原著。在我的角度,當然覺得改得好,但對Fans而言,可能就不太討好了。


*原著插圖。

有歷史成分的作品,少不了大量戰爭場面。戰場上的打鬥殺戮,動作處理流暢,我甚至幻想如果是真人電影,戰場戲應該幾好看。不過,作為一套動畫,殺人的表現方式,也真的血腥了點。一般的動畫,太過血腥就會把血液的顏色改為黑色,或是只畫許多血流過。但電影後半部貫穿著大刀劈人,長茅穿身,紅色的血花四濺……由於入場的不乏初小學生,我就覺得對他們而言太血腥了。不過,這樣也很配合手塚的陰暗面,手塚揭露黑暗題材一向不遺餘力(《狗面人》、《MW》一類成人作品),或者這樣處理更切合「手塚風」。

故事方面不過不失,推進快,雙線發展不混亂,環環相扣地發展情節。沒有因為佛教故事而強於說理,反而更像人物傳記。出於歷史背景,要交代時局發展,前半難免比較悶。但到中段入局,開始多戰爭場面,自然入戲。高潮位略嫌單薄,但因為是第一部的關係,也可以啦。

《佛陀》是不錯的改編,我也很期待之後兩部(期待看到手塚的哲理和宇宙觀)。但《佛陀》絕不是合家歡動畫,希望家長們不要見到是卡通就以為一定岩小朋友睇,一來頗血腥,二來小朋友未必睇得明。

延伸:
[YouTube]《手塚治虫的佛陀:美麗的紅色沙漠》Trailer
[Yahoo]《手塚治虫的佛陀:美麗的紅色沙漠》Yahoo電影簡介
《手塚治虫的佛陀:美麗的紅色沙漠》官網(日文)
手塚治虫官網介紹漫畫《佛陀》(日文)

日本動畫賞: 追逐繁星的孩子

Standard

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Children Who Chase Lost Voices from Deep Below
28/8/2011 4:20pm @ 德福MCL

天呀!新海誠你受了什麼刺激,好地地無啦啦做咩要變成宮崎駿?!係,好多人稱新海誠為「新宮崎駿」,但新海誠是新海誠,宮崎駿是宮崎駿,你不要迷失才是呀!

剛剛上映正場的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,早前在日本動畫賞看了,我也徹底的失望了!

新海誠的舊作《他與她的貓》開始,套套都看過,個人最喜歡《星之聲》,《雲之彼端.約定的地方》次之,《秒速5厘米》再次之。新海誠之所以彈出,除了以個人之力而創作出完成度極高的動畫作品,他獨到的文藝氣息,對感情,尤其是「思念」這個命題的處理,可謂一絕。新海誠不像庵野秀明的故弄玄虛,即使用文字/對白/獨白來表達情感,新海誠筆下的,真摯而富有詩意,能夠直達觀眾的神經,淺白易有共鳴。

可是今次新作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徹頭徹尾根本就不是那一回事!(下文不涉劇情)

畫面。不談人物,靚,依舊好靚,尤其是大場面,天空的顏色變化是新海誠一向畫得最靚的東西,毋庸置疑。

故事。一句講晒:《千與千尋》x《天空之城》x《風之谷》的少女冒險故事,也有一些《幽靈公主》的影子。你說這不是宮崎駿是什麼?如果劇本好,相似也罷,但拍出來一節節的很鬆散,一個個段落起伏,偏偏累積不了張力,感覺重複。還有,片名不算對題,雖然要解也解得通,但所謂的「繁星」,著墨也太少了。

人設。新海誠一向不擅長畫人,但不要緊,長片製作可以搵畫得好好的助手和畫師處理,《秒速5厘米》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。但《追》非常明顯刻意模仿《天空之城》和《風之谷》的服飾,連「怪物」的造型也像極《千與千尋》眾神。

音樂。新海誠作品的一大特色,是配樂和畫面的完美配合(天門一直幫他做的配樂應記一功)。的確,這種處理很煽情,可是經過一連串的感情醞釀,這種煽情往往產生強大效果,讓觀眾完全投入導演預設的氛圍之中,久久不能釋懷。但這伎倆不能用太多,一套長片,一兩次好了,怎麼《追》由頭到尾下下打完一次大佬,下下講兩句感性對白就「洪~」一聲來個氣勢大場面加配樂?前前後後大事小事都這樣「洪~」「洪~」「洪~」,本來感覺良好的,後來就覺得很重複,容易生厭。

或者新海誠不應挑戰宮崎駿式的寓言神話感重的故事。觀乎他的前作,城市人的青春、成長、思念的感情,這類較為成年的主題才是他的拿手好戲(《他與她的貓》、《雲之彼端.約定的地方》、《秒速5厘米》),帶點Sci-Fi風格(《星之聲》)也可以。但如果要大眾化合家歡曉以大義,在日本動畫界,當今世上有哪位大師可以做得比宮崎駿更好?

(講遠少少,日本動畫大師確是一人有一套看家本領,富野的gundam、庵野的精神分析、押井守的科幻、大友克洋的機械、宮崎駿的想像力。而新海誠之所以出類拔萃,正是跟前面五人不同,他最出色的,是透過想像的作品,將普通人都經歷過的感情重新演繹,引起共鳴。)

還望新海誠下套作品撥亂反正,拍回你獨有的風格。

延伸:
[YouTube]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Trailer
[Yahoo]《追逐繁星的孩子》Yahoo電影簡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