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Archives: JamesMcAvoy

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:我們在同一間屋裏,卻相隔萬里

Standard

*圖片來自互聯網

「我們在同一間屋裏,卻相隔萬里。」

《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: Him & Her》。
一個故事,寫成兩個劇本,拍了兩套電影:一套叫Him,丈夫的角度;一套叫Her,妻子的角度。中文片名譯成《她消失以後》和《離開他以後》,故事就是由妻子離家出走開始。

她突然離家出走,並非無緣無故。

在Him的眼中,他不能理解她的行為舉動。他不愛她嗎?他當然愛她,妻子突然消失,他切切地找尋她的下落。過程中,才借對話輕輕帶出原來這對夫婦經歷過一件重大的悲劇。

到Her的角度,悲傷早就由電影第一分鐘開始。自殺不遂,離家出走,回到娘家。家人的過份小心奕奕,生怕勾起她的傷心事,反而令她更介懷。

Him和Her敘事的次序不同、同一場景中的對白不一、人物反應不一,突顯了二人處理婚姻危機的落差。Him相對冷靜,電影的推進就是他怎樣處理問題:妻子消失,去找她;獨力經營的餐廳撐不下去,無可奈何結業吧;找到妻子了,問她發生甚麼事,可以做甚麼去補救。Her卻困在悲傷之中,無法理清這些哀傷從何而來,該放哪去。

導演沒有很強調他們遇到的那件「重大的悲劇」,一來,在Him,他狠狠地將悲傷收起(這也是很男人的處理手法);二來,Her那邊,她不能面對這件悲劇,只能極力逃避,離開令她難過的地方。

他們用著完全不同的方法面對苦痛,就像各自說著兩種語言,無法溝通造成二人之間的鴻溝。這心與心的距離,如兩度力把曾經纏繞的感情線各向相反方向拉開。毛線交織的纖維愈來愈疏,終至一個斷點,分開成兩條毛線。

她說:「我們在同一間屋裏,卻相隔萬里。」我不能理解你處理事情的方法,我在悲傷之中活不過來你從來不知。我一個人獨自面對悲哀,真的很悲哀。這不單叫難過,這叫孤獨。我不知道孤獨的感覺應該怎樣描繪說明,相顧無言,唯有淚千行。

英文片名中的「Eleanor Rigby」,來自The Beatles一首講孤獨的歌。電影裏的Her,正是叫Eleanor Rigby,一個孤獨的人。

所以我和她才會說:「我們在同一間屋裏,卻相隔萬里。」

溫馨提示:
※Him和Her的結局不一,我認為先看Him後看Her,心理上會好一點。從電影結構看,也是先看Him比較好,故事會順暢些。(但千萬不可只看一套,故事會變得一忽忽。)

※留意夫妻二人同場的幾幕。當中的差異,正是電影之所以要分為Him和Her的意義。差距造就不了解,不了解成了隔膜,隔膜變成孤獨,孤獨的她堅決離去。

※這套有Before系列那種真實淡然,也同樣把許多小細節收藏在對白之中。但就不及Before系列的對白往還精警。畢竟,她已經不想說話,也不太知道還可以跟他說甚麼話。

※論孤獨的命題,《觸不到的她》要好一級,角色的發展在在訴說了導演所思所想。不過,《她消失以後》和《離開他以後》用對比方式突出命題,大膽地分成兩部電影,手法新穎,就連觀影先後都會直接影響後感。此外,婚姻危機比科幻愛人在地得多,我想,許多人看Him & Her會有共鳴。(Him & Her的配樂也很好,拍得住《觸不到的她》。)

※10月2日,Him & Her同步上映,多謝「高登先」。送上電影Trailer:

※電影還有一個Them的版本,據說是全知的角度,導演把一些Him和Her剪走的片段加回。我好希望會有一個「最終」、「真實」的結局。但看來香港唔會有Them的正場了。

Filth下流刑警:James McAvoy無下限徹底壞掉

Standard

*圖片來自互聯網

覺得套戲好陌生?唔使諗喇,今日寫呢套戲未有正場,係InDPanda電影節的開幕電影,我上星期六睇的。套戲實在太好睇,我太中意,我要係度介紹比大家,吊下你地癮。

我實在太喜歡睇James McAvoy七情上面,面容扭曲,哭笑難分的崩潰演出。繼上次《催眠潛凶》,《下流刑警》去得更盡。James好像在《催眠潛凶》瘋掉之後就沒有回來,繼續演那些「壞掉」的角色。

《下流刑警》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,原著Irvine Welsh另一作係《Trainspotting》,好多人都睇過電影。今次James飾演賤格、無恥、cheap精的蘇格蘭警察,上頭掉底一單凶殺案畀James,佢一心博紮用盡手段跣開同事即對手,仲心諗升職加薪可以冧到老婆一箭雙鵰。

係咪咁正路咁簡單?《Trainspotting》原作家既故事喎!--開始時套戲係100倍賤格抵死的《賤精先生》同《龍咁威》,但愈演愈怪,超現實的想像、幻覺隨著James的失控愈來愈密,愈來愈誇;但距離真相就愈來愈近。

由賤格搞笑變成懸疑迷幻,因為有James個人solo連貫,毫不突兀,反正就是呢條友索K索到short Q左。在亂中有序的索K、打J、恐嚇、叫雞、blow job、雙飛、恐同、暴力、sex scene、誣蔑、phone sex、JJ鬥大比賽之中(以上我講過的,套戲裡面全部都有做過!全部都係James McAvoy有份!唔,係,講,笑!),電影穿住一條主線:

James跟緊個單兇殺案,James「老婆」係唯一證人,James仲未搵到兇手。

睇導演同James點樣將呢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撥開,James點樣走火入魔,完全崩潰失控,同時「兩個」真相水落石出--兇手同「老婆」都解決晒,唯一沒解決到,就係James的陰影。最後你以為有人唔癲喇,可惜佢只係選擇放棄;生死一刻以為編劇會畀你救贖,唔好傻。癡線就癡線到底,James最後一句對白講既:「Same rules apply」,講完,出end credit,黑幕,著燈,完場。唔使諗住end credit之後仲同你交代。

呢套戲完完全全就係James McAvoy個人show,佢更因此贏得2014英國獨立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獎。睇到佢呢種狂放自毀式表演,我心滿意足地離開戲院:「治癒了。」這個人,笑的時候那麼溫柔,皺眉時那麼帥氣,崩壞卻又那樣徹底。看劇照中James McAvoy,猜他的另一隻手在做甚麼?

題外話:
其實好早就見到呢套戲,一直等hkiff電影節,無。summer iff,又無。好在InDPanda引入。開場前聽負責人Jonathan講,話佢地買左套戲的香港放映版權。我幾驚訝無商業電影公司買,要InDPanda呢類獨立發行兼電影節搞手既one man band帶畀香港觀眾。家下係希望MCL會再上,好似BC咁,單院限場數上映。以James McAvoy,加上口碑傳開,呢套好睇,值得入場。

InDPanda 國際電影節 facebook group
《Filth下流刑警》簡介

HKIFF2013: 催眠潛凶

Standard

今年電影節已經曲終人散圓滿結束。今年看了十場,總的而言,短片節目麻麻地,長片部部都不錯。所以今年不打算一一寫筆記了,只寫值得推介的。首先是今年最喜歡的一齣。

《催眠潛凶Trance》--Inception和Shutter Island後的同類挑戰
02/04/2013 07:45pm @ The Grand Cinema

完場我走出戲院,心情激動!人已經離開,但精神還在電影世界裡……這種還未能回過神來的「迷幻」狀態,就是電影太好看的「徵狀」~《催眠潛凶》不但是今年電影節自己最喜歡的,甚至是今年暫時看過最好的!

《迷幻列車》、《太陽倒數》、《一百萬零一夜》 的丹尼波爾,贏過奧斯卡,也主理過倫敦奧運的開幕典禮。(題外話,我真係好_憎「開幕式」呢個名,乜Q「式」呀?有「典禮」咁雅正既詞你唔用,用「式」?我「式」你老鼠!)回到電影本行,也帶來他最拿手、最標誌的風格。《催眠潛凶》這個劇本天生就要丹尼波爾來導,沒有丹尼波爾,也許只會變成一套執《潛行凶間》和《不赦島》水尾的電影而已。因為丹尼波爾,我甚至喜歡《催眠潛凶》更甚於《潛行凶間》!

好了,正題。簡單背景,唔算劇透:拍賣行職員Simon(James McAvoy飾!)做內鬼幫黑幫大佬Franck偷一名畫,偷畫途中Simon被Franck重拳擊昏,醒來失憶,名畫下落不明。Franck為了要Simon記起名畫下落,找來催眠師Elizabeth助Simon記回一切。三人在Simon的記憶中追查,故事愈來愈複雜,真相豈止一幅失蹤名畫……

電影裡有許多催眠的想像畫面、記憶模糊的畫面,現實交錯,層層迷霧。其中運用大量鏡像、倒映這些「幻象」化的畫面,光和影很美,配以「記憶混亂、疑幻疑真」的劇情,根本就是天衣無縫的配合!還有丹尼波爾一向擅長的巧妙剪接、配樂運用,好睇到不得了!

拿《催眠潛凶》和《潛行凶間》、《不赦島》相題並論是有原因的。比較《潛行凶間》,我更喜歡《催眠潛凶》。《潛行凶間》是層次分明的夢境,里安納度一行人像打機般逐關逐關去打,觀眾跟著他的遭遇同行;丹尼波爾在《催眠潛凶》將Simon的記憶和現實錯亂鋪陳,交出懸疑格局,不到最後,不會知道真相。知道真相一刻,所有畫面恍然大悟,精心鋪排令人折服,令我驚歎。這方面較像《不赦島》。(不過我還是最喜歡《不赦島》,它的主題最發人深省。)

頭盔位:劇本是有小瑕疵的,不過我不介意,丹尼波爾用電影畫面把我說服了!寫此劇本的John Hodge,跟丹尼波爾合作過《迷幻列車》和《迷幻沙灘》,13年後再度合作,《催眠潛凶》直指《潛行凶間》和《不赦島》這種玩弄敘事結構和電影語言的類型片,彷彿提醒觀眾,丹尼波爾不讓Christopher Nolan專美喇~哈哈!

5月1日上正場,去看吧!

My Movie of the Year 2011

Standard

上次講了音樂,今次談談電影。這篇就是2011年個人電影回顧了。

Statistics
先來一些數字。2011年看電影也不少,全年進戲院看戲66場,其中39場是電影節,另外27場是普通正場電影。

66套入面,多過一半,31套係動畫!一年入面點會有咁多動畫?大部分都是電影節看的!一年十二個月,除左一月、二月,其餘時間每個月都有大大小小的電影節!

最有趣的記錄係連續13個星期(三月頭至五月中),每個星期都會至少入戲院睇一套戲!好勁!

全年看過的港產片只有10套。2011年本地電影票房十大當中,看了《我愛香港開心萬歲》、《竊聽風雲2》、《新少林寺》、《最強囍事》、《關雲長》。

2011年非本地電影票房十大中,看了6套:《變形金剛:黑月降臨》、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、《變種特攻:異能第一戰》、《特務戇 J之救國大業》、《猿人爭霸戰:猩凶革命》、《神探福爾摩斯:詭影遊戲》。

本來想說自己有幾支持港片,但對比往年,本地電影票房十大我係會睇八、九套的。希望明年可以看多些港產片,支持一下。

2011年終於的起心肝,每次看完電影節都寫筆記,一年最終完成目標,39場節目,共寫了24篇電影節筆記。(我要讚下自己!今次好有恆心!)始終,電影看完了,又怎樣?普通正場電影當娛樂,看完水過鴨背還可;但這麼堅持要追看電影節,在電影院花了個多小時,一切的感動和驚訝,最後也化為虛空,也太可惜了。所以我才決定要一一記下來,時間和金錢,才花得有意思。2012繼續努力,好習慣要繼續!(不論有沒有人看喇。)

2011年電影票房十大資料來源:
[講。鏟。片] 影協公佈全年票房十大

My Movie of the Year 2011
X-Men: First Class 變種特攻:異能第一戰

今年最興奮的觀影經驗,一定一定是X-Men: First Class。一來鍾意Superhero、二來鍾意動作片、三來個人喜歡Superhero crossover WWII的設定(像《Watchmen保衛奇俠》是我09年的Movie of Year,《美國隊長:復仇者先鋒》我也覺得很好看!)、四來自《Wanted殺神特工》,對James McAvoy好有好感,今次由佢擔正演年輕的Professor X,未入場睇劇照已經把我迷到一陣陣!

娛樂片而言,各方面都很平均地高水平:年輕演員們十分落力,演出了角色之間的活力與互動;故事既有輕鬆搞笑場口,情節同樣緊湊,特技未算頂級但也不錯。不過這都不足以讓我選為My Movie of Year。最後選了First Class,是因為看到中段,我已經完完全全投入電影當中,咬牙切齒;到最後沙灘決戰一場,我肉緊得握住拳頭在心裡大叫!好似真係有一下叫左「哎呀」出聲!

噢!Professor X,你真係好型!(雖然最後你大叫:「I can’t feel my legs! (x3)」時我諗起《Scary Movie2》而笑左!解說:《Scary Movie2》條友明明本身係跛,其他人問佢有無事佢竟然大叫:「I can’t feel my legs!」哈哈哈!!!)

另一套驚喜之作是《Real Steel鐵甲鋼拳》。本來完全無諗過入場,但某次看過Trailer之後,覺得挺熱血的,加上是機械人打鬥,也是我喜歡的類型,還有同事大力推介,決定入場一看。果然熱血感人,童星Dakota Goyo演出極之討喜,Hugh Jackman也沒有半點狼人的影子和包袱,還有我喜歡的Foo Fighters的新歌Miss The Misery作插曲!最終沒選上Real Steel,只因為我更喜歡James McAvoy!Real Steel差個馬鼻!

然後,《那些年》當然有個人的感動在其中,不過未到My Movie of Year的高度。《3 Idiots作死不離3兄弟》是好戲一早就知(三月電影節時已口碑載道),但片種問題,我還是很膚淺的喜歡動作打鬥漂亮畫面,看得愈興奮就愈喜歡。(所以難怪X-Men: First Class成了My Movie of Year。)

延伸:
[YouTube] X-Men: First Class 變種特攻:異能第一戰Trailer
[YouTube] Real Steel鐵甲鋼拳Trail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