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Archives: hkaff

亞洲電影節

亞洲電影節:初戀於青蔥歲月

Standard

《初戀於青蔥歲月》Green Days
02/11/2011 07:50pm @ bc

剛剛睇完《那些年》的關係,難免拿來跟這部類近題材的《初戀於青蔥歲月》互相比較。同樣講青春、講曖昧,前者在台灣,後者在南韓。主角換了對未來茫無頭緒的女生,沒有一起追的男孩,但有個早熟的好姊妹。

一向對韓國動畫很有信心,可能是之前看過很多韓國動畫短片,搞笑、嚴肅、幻想、淒美……各種風格,各種技巧都有很高水準;入場前可謂沒什麼擔心的。但可能《初戀於青蔥歲月》是商業作品,略嫌穩陣得缺少驚喜。加上故事背景是七十年代尾,八十年代頭,又有文化差異,實在很難像《那些年》那麼有共鳴。

不過,女主角覺得自己一無所長,對將來毫無概念,這種「青春的煩悶」,儘管今天看來覺得很無謂,但當年的自己不也是這模樣?

畫面方面,小市鎮、村郊、小平房、星空,場景設計很有宮崎駿味,但電影的情懷比較年長,不是合家歡童趣路線,雖相似卻走出不同氣氛。其中想像畫面表達得很流暢,例如坐火車進入隧道一黑,二人對坐位置不變,但亮起來的時候已經是回憶畫面;女主角和啞叔叔對話,塞住耳朵之後藍天白雲變成了星空,啞叔叔竟然開口說話,這兩節個人最喜歡。甚至比高潮位恐龍一節更精彩,那種油畫式碎花滿天有點刻意了。

這電影各樣都是淡淡然的,所謂的「感覺」,也不過蜻蜓點水。感想不多,寫到這裡。另外一提:有趣的是,我發現女主角的房間裡貼著Duran Duran的poster。

延伸:
亞洲電影節官網《初戀於青蔥歲月》簡介
[YouTube]《初戀於青蔥歲月》Trailer

亞洲電影節:Karate-Robo Zaborgar

Standard

《鐵甲萬能俠》Karate-Robo Zaborgar
22/10/2011 10:00pm @ ifc

一開波又要鬧,又係中文譯名九唔搭八。大佬,「鐵甲萬能俠」咁出名都夠膽用,成件事比「怪形」叫錯做「異種」更加離奇!真係一Google就知,「鐵甲萬能俠」係超級系巨大機械人卡通,宜家Zaborgar係等身大的機械人真人特攝,仲要人地個名真係有兩粒漢字,叫《電人Zaborgar》!點夾硬你改個差一兩粒字的名都好過宜家張冠李戴吧?!!!(怒)

好,鬧完,講返套戲。真係名副其實的特攝片,正呀喂~!由宜家TVB星期日上午9:30播緊的《炎神戰隊》紅戰士古原靖久、搞笑藝人板尾創路主演,仲有竹中直人客串。


*上:古原靖久飾年輕版大門;下:板尾創路飾中年版大門。

【下含劇透】

其實呢套戲係1974~75年的特攝片《電人Zaborgar》的「遲來的劇場版」,故事格局、設定跟足當年版本,電影分上下兩部,第一部講主角大門(古原靖久)係戰鬥之中同敵方的女幹部墜入愛河……第二部就係廿五年後,中年大門(板尾創路)變成雙失--失業同失去鬥志--之後,見返同女幹部生的仔女,重燃鬥志,變成熱血大叔,打倒邪惡力量!!!

【劇透完】

一貫特攝套路,不過第二部演繹了特攝英雄的灰暗將來,有夠黑色幽默的。但數幽默,最精彩是完全跟足當年的設定!!坐我旁邊有一堆中年大叔,由開場笑到完場!七幾年我都未出世,當然唔知原版如何,但睇特攝套路和熱血已經好精彩。諸如主角轉身走向鏡頭,後面才大爆炸;又如出飛腿必須一腳彈起,然後三個角度凌空斛斗,再影住壞人大頭被飛腳踢中,等等等等。到完場出字幕,窩心的導演還剪輯了舊版名場面以作比較!!當堂好笑到拍爛手掌!

演員方面,是有點驚喜的。因《炎神戰隊》而認識古原靖久,就是典型紅戰士,熱血笨蛋一個。今次演年輕版大門,同樣是熱血笨蛋,但演出了大門的莫名執著,也少了炎神紅的輕佻。至於板尾創路,因為他在我常看的日本綜藝節目裡演一個很討厭的角色,所以對他印象麻麻。但在電影中看到他從雙失重拾熱血,是有點肉麻,但也是(中年)男人的浪漫啦!

平心而論,我個人比較喜歡庵野秀明的真人版《Cutie Honey》,再啜核點,去得更盡,少了點套路,多點卡通式誇張(當時是很創新的)。而今次《Karate-Robo Zaborgar》,則完全是一部致敬作。喜歡特攝的,固然喜歡;當年fans應該會更鍾意;如果不知道特攝是啥東東,就請不要浪費寶貴的光陰。

延伸:
亞洲電影節官網《Karate-Robo Zaborgar》簡介
[YouTube]《Karate-Robo Zaborgar》日本Trailer
[YouTube] 北野武節目介紹1974年《電人Zaborgar》

亞洲電影節:辰巳 Tatsumi

Standard

亞洲電影節又來了~今年都沒有細心選片,只是見到3套動畫就去馬,另加一套「貌似」特攝片,決定睇埋。其實4套作品講d咩,到開場前一刻我都不知道……

《辰巳》Tatsumi
20/10/2011 9:50pm @ The ONE

第一套動畫《辰巳》,以數個短篇組成。我想我大概看到第三、四個短篇,才明白這是一部傳記。故事主線根據日本漫畫大師辰巳喜弘的個人自傳漫畫《劇畫漂流》改編,從十來歲讀書時不斷投稿,後來獲出版社賞識,繼而認識了「漫畫之神」手塚治虫老師,到開創出自己的漫畫風格--「劇畫」。副線則改編辰巳喜弘的漫畫短篇,穿插在主線之間,並主要採用黑白/單色tone畫面,藉此辨別那些是辰巳喜弘的生平(全彩),那些是他的創作(黑白)。

辰巳喜弘的短篇以沉重、寫實、黑暗見稱,尤其描寫二戰之後,原爆在日本人心中留下的陰霾,以致出現人與人之間的疏離、孤獨、自私,殘酷得令人痛心。故事內容和主題成人,電影列為三級。

基於漫畫改編,畫面忠於漫畫神髓,像Motion Comic。(簡單地說,就是高階版的Flash動畫。)此外,尤其突出的網紙畫面也很有「漫畫味」。故事方面,最驚喜是認識手塚大師一段,而且從辰巳喜弘的畫風和刻劃人性陰暗一面,也得見手塚大師對他的影響。

延伸:
亞洲電影節官網《辰巳》簡介
[YouTube]《辰巳》Trailer
[YouTube]《辰巳》Making of
日本漫畫大師辰巳喜弘專注人性幽暗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