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 Archives: 更新或回顧

xanga十年,我想說的是多謝

Standard

本來,這篇文章打算年底xanga十周年時才寫,但突如其來的一個消息,事情就得提早做了。

就是xanga終於走到了籌旗或摺的地步。

網絡上,湧現了好些悼念xanga的文章,回望十年過去的青春。我寫的一定比不上一眾blogger,但對於這個啟發我的地方,我到底還是想謝謝那些陪我走過大學三年的朋友們,還有讓我眼界大開認清社會現實的blogger。

* * *

(1)大學朋友的社交場所

時間是大部分香港人開始認識xanga的2003年。某日,朋友Michael昌問我,哪個網上日記好用。當時有不少人在用open diary,我嫌它的版面設計很「寡」,也不喜歡放在左邊一條「目錄」的樣子;想起肥雞有一個綠色的網上日記,看似不俗(哈哈,我當年已經好有眼光!),就推介朋友開一個xanga。當然,做得唔收錢廣告,自己都要用過先,起碼都開一個戶口吧。那一天,是2003年10月13日。我大學一年級,在城大,唸中文。

不過我到2004年3月,才出第一個post。還要說明原因:因為ICQ INFO唔夠位。天呀!ICQ年代!同一時間,其實我在經營個人homepage,關於做網頁,是另一些故事,我另文寫過回顧(1)(2),在此不贅。順理成章,開始寫xanga的時候,跟大學同學混熟了,朋友間互留comment,人寫我寫。就像今日的facebook,xanga轉瞬間便成了同學之間的網上社交場所。

我讀中文的一群朋友,個個都喜歡文字,xanga自然是大家盡顯才華的舞台。有些文章我是很深刻的:阿昌寫法國學生參加遊行罷工爭取勞工權益、林家樑細數各同學的「由78分說起」,還有大家姐長期型到震的愛情短文(我記得林家樑說大家姐厲害之處,就是寫好出了街的文章都可以del掉,就如她的username:clearclear)。至於我自己,2004至06年畢業前,寫的許多都是學習/同學相關的,不是導修的延伸思考,就是u life,或生活/心情日記。喪寫無頭無尾的流水帳兩個月左右,我開始逼迫自己每星期至少寫一篇正常完整的文章,那時才徹底搣甩ICQ INFO的影子。

當時我很有心寫過數篇動畫介紹,講我最喜歡的五套動畫:《浪客劍心》、《SLAM DUNK》、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、《少女革命》和gundam。不過寫得不好,但作為我的第一個仲要無爛尾的系列,也值得一提。事後許多年,莫家輝告訴我,他有看我的介紹,想知道女仔點睇gundam。除此之外,我覺得值得回顧的,就是這篇畢業記文:如果被「從78分說起」。文中我寄望了十年後大學同學的模樣,如今雖然只有七年,但有些雖不中亦不遠~~哈哈!(BACH人,唔重溫係你走寶!)

畢業之後,有朋友成了粵劇界新星,擁有大批媽咪級fans,更有許多朋友投身教育界,當了教師。為免他們的粉絲和學生起底而search到我xanga,我也費了一些工夫,盡量將提過他們的中文全名改為暗號/花名。不過我想總有甩漏(尤其係林家樑,但佢都唔怕醜既,唔緊要啦),加上舊文章亂碼,comment又改唔到。但如今xanga都要摺了,也就無相干吧。

* * *

(2)謝謝庫斯克和史兄

2006年畢業,8月返第一份工,做港漫。這個起點,影響我一生。同時,我覺得我的xanga生命,在這裡才正式開始。

延續著逼迫自己每星期至少寫一篇正常完整文章的習慣,加上港漫工作不忙,長期終日蒲高登,我開始對社會時事產生興趣。不是說以前不看新聞,只是學生年代,唸中文的我一樣篤信儒家文以載道教化力量可以拯救世人,入世是我對社會的關注,出世是我的文藝取態,07年之前,一直如此。(所以蘇軾係我偶像!)

2007年5月,轉捩點是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。我心底裡力撐中大學生報,但我沒有在xanga白紙黑字寫出來。(沒用呀你!說的是這篇:近日,香港社會很不安。)還有討論區色情超連結定罪、網民投訴聖經不雅、馬力否定六四屠城,我不斷思考,好想和朋友深入討論,但沒有這樣的一個人在我身邊。於是我在高登看巴打評論,在網上search blogger文章,我想知更多,我想說話,我想知道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問題,我好想知道對與錯。

我大概就是這段時間,因這些事,找到了庫斯克的blog,開始看他的文章。

話說回來,我說港漫這個起點,影響我一生,因為--港漫我做了一年,然後經同事介紹,進了(自稱)中產報,做學生報編輯,一直至今。

我對香港政治的關注,一方面來自現在的工作環境(雖然我做的是soft news),既受同事們的影響,也培養了每天準時看大量新聞的習慣。另一方面就是網上世界,高登有影響,但更深入和有條理的論述,絕大部份都是從庫斯克的blog看回來。

看著社會變化,現實令我覺得溫文儒雅不再是吾師,溫文儒雅有鬼用!看不過眼、不認同、無法容忍的,要不啞忍下去,要不行動去打破現狀。我畢業之前,連哪個黨派是建制哪些是泛民都未分得到。但07年,呼籲大家去六四燭光晚會(轉載庫斯克);08年呼籲立法會投票恥笑民建聯,這些我以前都不會寫亦不懂寫。

另一方面,網絡文化也是我很有興趣的題目。我又寫過一篇xanga三年回顧,說web2.0。當時xanga加入了friend lock、login lock功能,我的朋友紛紛set lock。說實的,想做一個blogger(留意重點是「想」,即係得個諗字),點會set鬼咁多重lock?愈多人睇愈開心啦!不吐不快又寫了這篇。嘩!點知庫大來留言!我真係嚇親!!一個好勁既阿Sir係我個xanga留言呀!!

除了庫斯克,另一位不得不提的,就是史兄了。

我最初看史兄的,應該是一系列的愛情信箱。亦應該是從庫斯克那裡link過去的。同樣都是2007年開始,但確實情況我已經記不起了。他的「生活.鳩噏」系列,無聊精簡而爆笑,好好睇。「加錢送」系列挑起了我的編輯職業病,我出街都開始留意有無人咁寫。(我覺得近兩年無乜了,史兄的影響力真係咁大?)另外還有一篇講偽鈔(已經係09年),一個econ得E尾的人很認真讀完,還要和通識同事分享,所以特別深刻。

xanga有一個好處,就是你subscribe了別人,可以在subscription裡面爬文,不一定要click過去對方的網站(除非篇文好長,好似史兄個d)。如是者,我就是這樣做著CD-ROM看了庫斯克和史兄的xanga6年。由「我討厭政治」,變成現在的模樣。

我記得,某年情人節,他們興致勃勃地搞網聚打邊爐(還起了一個既誇張又老土的名字),歡迎新知舊雨男女不拘,我有一女性朋友都有看他們的xanga,她報名去了。事後我問她情況怎樣,她說因為庫斯克他們一伙人本身已經很熟,所以有點難融入喇。這是一些題外話。

而我,後來發現莫家輝同史兄竟然係識既(!),再因緣際會,反國教時在政總見過他們;又在獨媒八周年seminar膽粗粗地攞住本《為下一代覺醒》走去問庫斯克攞簽名,真係厚顏到爆!(好難為情呀!!!!)

寫這篇回顧,讓我找回開始看庫斯克和史兄的xanga的線索。我一直都是粉絲和學習心態讀他們的文章。08年xanga改版,我還說:「庫大改版先改啦」。其實我挺喜歡這次改版(modules的概念已經在學wordpress),真心覺得官方開始「做返d野」去追上網絡時代。不過,時機已經落後了,facebook漸站穩住腳,xanga末期落重藥,拖延至今,算很厲害了。

我都有因為ICQ、個人網頁而認識的朋友,有些更成了現實世界的好朋友,但因xanga而認識的卻不多。除卻大學年代,我在xanga的寫作,其實頗孤獨的。大學同學都不寫了(只有莫家輝還在寫,不過我們寫的東西完全不同)。有時我覺得自己係熟絡朋友圈中是異類,這種感覺近年愈來愈強烈。除了同事,在現實世界會和我討論新聞時事政治的,少之又少。會這樣子堅持寫有頭有尾完整文章的,好像只有莫家輝。

* * *

(3)我寫牛下和將軍澳、每日一歌、書展動漫節系列、電影節筆記

我早期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,也是07年寫的。(雖然以今日的角度睇,我覺得麻麻。)那時未有hkblog,未有輔仁,岩岩先有facebook,幾乎乜叉都無的年代,當重建問題還是剛剛走入大眾視線時,我寫了一篇講牛下金利來既文。篇文,好榮幸在「活在官塘」blog轉載過,「牛下」亦是早年不少Google search入來的keyword。

另一篇講我住了廿幾年的將軍澳:誰令將軍澳變成無街之城?我也很喜歡。可是,這篇回應《明報》林茵的將軍澳,竟然少人睇得可憐,連facebook那邊都只得13個shares!我真係傷心到有點兒寫作自信崩潰!難為我仲係做media!

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在hkblog(blackHK)投稿,主要是碟評和「每日一歌」連載,寫Linkin Park(1)(2)Avril Lavigne等等。第2篇Linkin Park更有3萬8千幾個views,的確有一點虛榮感。不過在hkblog投稿,幾多個views都係「得個睇字」,很少會有很深入和長時間的討論。

至於「每日一歌」,我做了兩個season:2010/11、2011/12。本身這個project是在facebook每日貼一首歌的,英美流行為主。11/12那一次,我每星期把該周介紹結集為一文,轉貼在xanga,也在blackHK連載。第2季一共連續貼了18個星期,介紹過81首歌,這個數目,讓我十分自豪,這風雨不改的毅力和決心可不是說笑的!(自high中)文字重溫可看這裡,或去YouTube playlist聽歌。

至於書展動漫節系列,寫下書單和書展觀察(1)(2)、o靚模現象(1)(2),都幾好。05年寫到11年,12年那篇書展開左個頭埋唔到尾(原意是講下出版社點賺/無得賺)。爛尾後重生的還有電影節筆記:2011年我覺得自己係癡線的,看了39場電影節,每套看完回來都寫後感!這樣癡那線的事一生人只能做一次;2012年我一開始就爛尾;為免習染好些名blogger的爛尾習慣,2013年我決定看完喜歡的才寫,至今還好。

* * *

(4)還會繼續寫的

我在facebook說xanga要摺,我說自己只是一個user,算不上blogger。一、出文不多,二、題目窄(成日寫埋電影節d冷門電影同動畫),無人睇是很正路。不過我又這樣想:冷門,亦即只此一家。(例如繁體中文blog寫Ryan Larkin的,google search result得2版,我排第2。--又自high喇)。

或者,執迷不悟地寫下去,就要靠這些「自我感覺良好」了。

一篇回顧四千字,在此打住。謝謝上文提及過的每一位,認真寫文確是很快樂的。:)

我的文字雲

Standard

這東西叫「HTML5 文字雲:文章詞彙分析機」,就是統計你的BLOG文,愈常見的font size愈大。

「因為‧可以‧自己‧一個」?「動漫‧就是‧喜歡‧不過」?「香港‧就是‧什麼‧(都)沒有」?

「動漫」、「動畫」、「電影」、「動漫節」、「香港」、「文化」,這些結果很正路。「KABUTO」也這麼顯眼真的有點suprise。(KABUTO是我最第一套迷上的幪面超人。)「NIRVANA」、「GREEN DAY」、「LINKIN PARK」也不算細,前兩者固然是我的All Time Favorite,但其實我算不上LINKIN PARK的Fans,只是他們的歌我一直聽,一直寫。還有「書展」、「出版」、「閱讀」依然可見,總叫不離本行吧。

右邊小小的,可以見到「雲傑」和「柯軒」,「柯軒」比「雲傑」大粒少少,哈哈。(BTW,「哈哈」都有啊!)

延伸:
HTML5 文字雲:文章詞彙分析機 by timdream
分析機似乎不support IE,請用Firefox/Safari/Chrome/Opera。

新LOOK迎新

Standard

用了xanga近6年,去年初,終於覺得舊版面過時。想轉用xanga theme,但xanga theme不支援java script。為了java script的tracker,只好一直堅持。

今天見庫sir也改版了,應驗了當時自己跟自己說的那句:「庫sir換先跟住換啦!」再說,如今都沒什麼人來看xanga。根據tracker提供的資料,我這個blog的top search keyword不是「牛頭角下邨」,就是「必瘦站」。近來寫了幾篇拉打,也有不少是搜尋「甲鬥王」、「水嶋HIRO」而盲縱縱到來的。除此之外,也沒什麼驚喜。

好吧好吧,一於改版,新LOOK迎新……學期!(關啥事?)

自白與交替

Standard

己丑年初一晚上,天氣仍然寒冷;我忽然下了決定,個人網頁那邊不再更新了。

時代興替,一路走來,我們從ICQ到MSN,cgi到php,xanga到facebook,事物的興起與衰落,一如某些人在我們的生命裡進進出出。我懷念每一個路過的人,我紀念每一個他和她,特別是再看六、七年前自己寫的東西,雖然是如此的讓人「毛管棟」,但畢竟那個的確是我。

【自白】或者有許多事情要成為了歷史,我才有勇氣面對。

感謝路人哥哥在那個post提到我。可一不可再,我覺得有生之年,他應該不會再這樣公開地回顧這段短暫的感情了。感謝他提起我,非因他說了「對不起」,而是一切原來真的「有發生過」。他說得很對,他的確影響了我很多很多;其他的,我一直都知道。現在,再不需要什麼很表象的文字去交代什麼了。放心,我知道。(同時,我都知道,他寫那個post根本就不是要為誰交代什麼。)

順道看看xanga的舊entry,原來我在很多很多地方提及他,我竟然都一一忘記了。我很錯愕,我以為自己沒有怨恨,只會記得快樂的事,但原來我連自己早已放開都忘記得一乾二淨。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的,只有我一個。

究竟我記得什麼,又不記得什麼,當下,一時間我自己也弄不清楚。對於這個陌生又熟悉的自己,恍如再次擁抱這個曾經愛過的人一樣。不過,我也沒有力氣和理由再去弄清這樣久遠的過去了。不如讓一切成為歷史吧。

 

【交替】或者有許多事情要成為了歷史,我才有勇氣面對。

個人網頁那邊,最終,在這一年下來,真的太少更新了。我不得不承認,有些東西終會消失、式微。我以前會以為,不更新就不更新,就讓它這樣子保留下來就行。

人變了,時代變了。就是xanga,也沒有幾年前的興盛了。(起碼在我的圈子如是。)本來,就有不少人從沒有加入xanga的圈子,在wordpress、blogspot等Blog service provider名正言順的以blogger身分發表文章。原來柴娃娃一起熱鬧起哄的朋友都投入facebook的懷抱,死守xanga的人就少之又少了。可幸是庫sir仍是xanga的忠實用家,叫我這弱小社群感到幾分安慰。

這時候,如果要搬blog,一下子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搬去哪裡。或者,現時就xanga、facebook兩邊同步出post,facebook我就當它是mirror site吧。至於個人網頁,就如29當年在留言板結束時所說,「完成歷史任務」,一切一切,將會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,以茲紀念。

xanga三年回顧

Standard

關於寫作。

嚴格來說,我在這裡出文,算不上寫作。當然,這是基於內容、風格、取向等等差異而造成的分野。我無意就寫xanga的習慣來判別高低,無論是流水帳式的每天瑣事,抑或所言甚是的論述文章,甚至不吐不快的感性文字,都是每一位xanga主人費了心思和時間的記錄。然而,就似我一位好朋友L所說,「寫xanga也有寫xanga的質素」。那麼,所謂的「質素」,是什麼呢?

「質素」於我而言,不過是對自己的要求。有人要求自己每天出文,有人覺得想寫便寫,沒有包袱。但我從不(敢)把自己的xanga視為正統的文藝創作。這與xanga這個平台無關,xanga的確是一個平台而已,內容才是皇道。我同樣可以在這裡直接與電腦鍵盤深入淺出,好好幹我的愛/我愛的;就是我在個人網頁的短詩一樣也是在鍵盤上寫的。不過,分野在於,xanga這個平台,它的功用與運作模式,天生就是一個「分享、共建、互動的網絡群」。

或者聽過,或者未聽過:Web 2.0。最容易理解的方法,就是舉例:youtube。xanga跟youtube一樣,本身沒有提供內容,站上的內容都是user提供的,user之間又會組成一個個群體,內容以放射式鏈狀擴散開去。(當然xanga仍有不足,但已改進了不少,例如開放留言等。)這麼一來,xanga這個平台的原意,就是希望user提供內容,繼而分享,透過blogring、group、tag等等形式,以互動的模式共建網絡社群。可以這麼說,就內容出現前,因為平台的功能和流通模式而假設了內容的取向,甚至風格;這個假設,絕對影響我在這裡的寫作。

所以,當我的滑鼠移到New Weblog Entry上輕輕一按,手指開始在鍵盤上游走,我就知道,螢幕上出現的一字一句,將會白字黑字的傳到我不可預期的人的眼裡去。而每一篇出現在xanga上的文章,原則上也像黃花閨女那樣等待著知音人的留言,然後再展開相關的討論。又或者,有誰對某一個話題感到興趣,於是利用一個關鍵字的tag而找到一大串相關文章,一個接一個的讀下去。我當然知道這些功能都可以一一disable,不過這可不是Web 2.0的所期許的。

於是我把xanga視為溝通與交流的平台,無論是因為讀者感興趣而寫,還是希望影響讀者而寫,都不離讀者這個因素。於是我在這裡寫時事,寫我關心的社會現象,寫文學,寫動漫。這裡不是單純的記下我所思我所感,我既然在這裡留下一篇文字,(理所當然地)希望能引起討論或關注。道理就跟當日我說最好的導修要引起同學的討論一樣。這就是我要求自己的「質素」。既然xanga(web 2.0)的平台造就了一個方便又多元的空間,怎麼我不要善加利用,還要固步自封呢?

xanga也是web 2.0的產品嗎?
*xanga也是web 2.0的產品嗎?

相比之下,什麼純粹個人的,尤其是文藝創作,我都寫到個人網頁去。因為我的文藝創作牽涉太多敏感的私事了。那邊連留言板也關了,完完全全是個自閉的空間。

這幾年一直這樣的寫下來。我這樣打個比喻:如果我做個人網頁是精神上的愛恨糾纏,那麼xanga就是一本條文分明的手冊,每一篇文字都為了存在而存在。

這是我從2004年3月7日開始寫第一篇xanga,從流水帳的記錄到今日偶爾一寫,三年多的簡單回顧。

關於xanga火星文、流水帳現象的延伸閱讀:
庫斯克的床:當bloggers為xanga激辯時

 

另外,非常非常非常的高興,活在官塘(BLOG)轉載了我的文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