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留網民資料,不是新鮮事

Standard

關於facebook永久保留網民資料這件事,當我知道的那一刻,很平淡(直頭可以話預左),因為已不是什麼新鮮事。我們平日買東西「儲分」的「日日賞」和「易賞錢」,本質上跟facebook保留網民資料沒什麼分別。

首先要知道,「日日賞」和「易賞錢」本來就不是商戶答謝顧客而推出的優惠。所謂的「優惠」,只是甜頭而已。說穿了,其實是marketing。商戶從顧客的購物習慣收集得來的資料,謂之「消費者行為數據」(Consumer behaviour data),是非常值錢的東西。簡單舉例,百佳「易賞錢」的「會員個人購物清單」,就能憑你的購物習慣而「主動提醒」你哪些你極有可能選購的東西正進行減價。宏觀一點,每間分店能夠從顧客群的購物習慣而決定入貨數量和定價。某些地區的顧客有較大的消費力,自自然就很少特價貨品,能者多付;反之,某些地區就要多進行減價促銷,以求薄利多銷。

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,從龐大的data中找出關聯,叫做「資料挖掘」(Data Mining)。同理,google、Amazon,早就利用這方法運作。google能夠從你的搜尋記錄,而提供關連的廣告。Amazon甚至會有「海鮮價」,不同人、不同時間訂書會有不同價錢。(請參看案內人隨筆:百佳吸血新招。)

facebook永久保留網民資料,就是看準了這個龐大的商機。facebook是現時全球擁有最多會員的交友網站,我想,許多公司早就對facebook的database虎視眈眈。雖然我無法確定,但我相信,我們在facebook看到的廣告,絕對不會是隨隨便便random出來的。應該是憑我們在facebook上的活動,再作一定的matching而出現的。假設你加入了很多歌手的group,便出現HMV、moov等音樂網站的廣告。

原來我們買一包M巾、加入一個group,甚至乎click一條link、按一下enter,背後的意義和價值,是如此驚人。根據長尾理論,「如果想利用長尾效應取得顯著效果,企業就必須積極注意那些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。」

當然,資料挖掘牽涉許多問題(個人私隱、商業機密等等),今次風波已是一例。但說到底,facebook一直以來強調「實名制」,早就擺明姿態。其次,請不要太天真,儘管網絡世界是虛擬的,但user不是虛擬的,白紙黑字,許多東西放得上網就應該要有覺悟。(係人都知起底組有幾厲害嫁啦!)

延伸閱讀:
案內人隨筆:百佳吸血新招
維基:資料挖掘

(後記:寫完這篇,我自己也嚇一跳,本來只是從網絡user的角度看這件事,但最後出來竟然又marketing,又統計學……對econ、account唔合格的我來說,簡直匪夷所思。)

5 responses »

  1. 哈哈  我Facebook冇野好睇又冇秘密
    所以冇乜所謂
    *** 對econ、account唔合格的我來說,簡直匪夷所思。 ***
    REALLY ????
    I CANT BELIEVE !!!!!!!!!!!!

Leave a comment